國內公用紡織品洗滌行業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開始隨著旅游、醫療健康等產業的蓬勃發展應運而生的,并且逐步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城市配套服務行業。酒店紡織品屬于公共使用的物品,具有重復使用、多人共用的特性。既要注重實用的舒適性,還要考慮如何適應頻繁的洗滌、脫水、烘干、熨燙、折疊等加工工藝。同時,公用紡織品與消費者的健康安全密切相關,如果沒有有效的管理,將成為致病微生物的載體和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其洗滌質量及安全問題歷來是消費者熱議和關注的話題。目前國內酒店都是采用自購的紡織品,然后將自購的紡織品委托給洗滌工廠洗滌或者自建小型洗衣房進行洗滌。然而,國內大多數洗滌工廠都是作坊式生產,設備落后、洗滌條件差導致仿制品質量下降、損壞嚴重。酒店與洗滌工廠難以互信,雙方消耗大量的人力、時間,工作效率低、責任不清,最總導致了酒店紡織品管理失控,洗滌質量難以把關,進而嚴重影響了酒店的服務質量、品牌形象和運營效率。同時,紡織品質量管理中心也普遍存在重視外觀質量、輕視內在質量的現象,洗滌后對微生物殘留和紡織品的功能性缺乏相關檢驗項目。這不僅是酒店紡織品的衛生安全存在潛在風險,也是對酒店資產缺乏保護意識的體現。